培养良好习惯 助力学生未来
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校的育人特色之一。6月1日,我校一年一度的学生习惯培养经验交流会如期举行,李扬、路莎两位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。
李扬老师分享的主题是《循序渐进助成长,款款赤心育真人》。作为班主任兼生物学教师,李老师将他陪伴学生的两年时间分为四个阶段,设立班级阶段性目标,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。初一上学期,基于学生需要得到新环境的接纳和肯定的特点,李老师将习惯培养重点定为“友善关爱”。通过系列班会,引导班级同学逐步认同新的班集体,理解友谊,学会欣赏他人。这一阶段,李老师还从生活习惯入手,通过可视化评量方式开展训练,向学生渗透守时高效的理念。初一下学期,学生逐步有了自我定位和发展目标,但是自主规划能力差异较大。针对这一情况,李老师在带班过程中采取优秀生辐射带动及结成学生师徒的形式,将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结合,最终促进集体习惯的养成。初二年级,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,自我意识迅速增强,容易出现行为偏差。这一时期,李老师不仅给予学生必要的理性加持,对于不恰当的行为进行严正、到位的处理,更时刻注意规则意识的养成和价值观渗透,给与学生自主空间,满足学生成长需求。初二下学期,李老师以退为进,深化班级自主管理。通过设立“班级自管日”,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处事能力。同时,通过打造中考学习小组,营造组内合作、组间竞争的氛围,浓厚班级学习气氛。李老师最后总结道:习惯培养,要求真求实、注意节奏,走得慢一些、稳一些,反而能够走得好、走得远。
路莎老师以《修身有法,修心有爱,修性有道》为题,分享了自己从传统文化汲取灵感,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路径——用规则帮助学生学会自律,用情感激发学生自觉,在此基础上坚持促使其养成性格,形成内驱力。法家的核心在于规矩。路老师通过明确每个学生需要承担的班级工作,实现了同学各司其职,班级井井有条。之后,通过订立班规、商讨原则等方法订立班级共同的规则,让学生从了解规则,慢慢成长到能理解和执行规则。儒家的核心在于仁爱。路老师通过爱党爱国教育,培养学生的宏阔胸怀,通过爱校爱班教育,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,通过爱人爱己教育,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,用爱给与孩子健康积极的引导,唤醒学生们的自尊自爱和自省。通过“法”让学生懂得规则,通过“爱”让学生拥有内在动力后,还需要用“道”帮助学生将好习惯凝练成好性格。路老师注意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慎终如始的习惯,养成学生优秀品格。另外,路老师还引导学生们关注细节,培养学生们的长远眼光。“习惯成自然”,在日复一日的细节中,学生的好性格逐步成就。分享的最后,路老师还向大家推荐了对自己特别有助益的一些教育书籍。
两位老师的分享从实践出发,可操作性强,与会老师获益良多。良好的习惯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基础,今后我校教师也会继续关注和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,助力三帆学子健康成长。